
其實幾有趣,滿清入主中國,他們本身是關外民族,對付同樣標桿善騎射的準噶爾部及西北維吾爾人基本上綽綽有余,但對付船堅炮利的西方強國就無能為力!
左圖: 十六世紀海上霸王 荷蘭的 East India Fleet (東印度艦隊)
明朝則相反,明軍火器強勁,但對著機動性強的北方民族就經常吃虧,例如英宗時土木保之役就慘敗於蒙古瓦刺之下,對滿清戰爭亦以滅亡告終,但明朝跟同樣船堅炮利的西方強國,卻幾乎是每戰必勝,有點兒格食格!
十六世紀的荷蘭繼西班牙,葡萄牙崛起,是當時西方首個資本主義強國,擁有最先進的艦隊,他們成立東印度公司發展歐亞美州的殖民地和貿易,到了十六世紀,他們來到東亞,在台灣建立基地,並把矛頭對準龐大的中國市場,想排除西班牙,葡萄牙等國,壟斷貿易權,在這背景下,終於燃起中國跟荷蘭的衝突,爆發大規模海戰,即料羅灣戰役。..................
料羅灣海戰在中國古代是一次規模比較大的海戰了,大明方面投入了150多艘戰艦,幾萬士兵,荷蘭東印度公司方面派遣了最強大的武力,共計數十艘最新式帶加農炮的戰艦,規模不亞於中英鴉片戰爭,但是結局卻迥然不同。
戰爭的起因是荷蘭方面為奪占中國對外貿易權.禁止西班牙人、葡萄人介入與中國交易.荷蘭方面認為攻擊中國以先進的大炮武器,性能優異的快速戰艦則十拿九穩。所以派了戰艦十一艘(Jacht, Bredam, Weiringen, de Fluyt Warmondt, Texcel, Weesp,Couckercke, Catwijck, Zeeburch, Kemphaen,Salm),交由普特曼斯指揮,另有旗艦密德堡及一艘中國戎克船打狗號(Tavcoya),此外還包括50艘海盜船.
一六三三年七月七日荷艦隊進兵南澳,往占廈門。十二日,艦隊司令普特曼斯將艦隊分成兩隊,Jacht、Texcel、Couckercke、Catwijck、Kemphaen到廈門灣右側,Salm、Zeeburch及戎克船打狗號到廈門灣北側,攻擊明朝都督總兵鄭芝龍在廈門灣內正在整修的船隻。
鄭芝龍不料荷人會採用攻擊,因不久前鄭芝龍答應發給台灣方面自由貿易的執照,認為這樣應會使荷蘭人滿意。七月十二日荷軍偷襲廈門,明軍在無防守下大敗,計有鄭芝龍部下十艘船被焚,張永產部下的五艘船亦焚毀。鄭芝龍在停在廈門的船隊被徹底摧毀。七月十七日起,荷蘭從攻擊河流上游,改為封鎖海面、掠奪船隻。
十九日到二十二日四天中,Zeeburch掠奪一艘柬埔寨船、一艘廣東船,二艘戎克船,其上分別載運鹽和西瓜。Salm及Kemphaen掠奪二艘馬尼拉的戎克船,但其中一艘很技巧的逃走了。
七月二十六日,明廷指責荷人燒毀大明皇帝的船隻,要荷人賠償戰爭損失,並退回到不屬於中國的大員,貿易方面一定要協商簽約。荷蘭人自恃優勢武力,對獨佔中國市場的大餅指日可望,當然對明朝提出的協商感到不耐煩。
事態已經擴大,大明方面的對策:鄭芝龍將自己擁有的私人海上武力調集,使用全新的英國大炮,配上有長年豐富海上經驗的老員,積極準備戰艦、放火船外,並發出懸賞令,在海澄、劉五店、石潯、安海共集合三十五隻大戰船,一百隻放火船,及其它大小船隻共四百隻,準備全力與荷軍一決勝負。
八月十二日,荷軍企圖登陸,張永產與同安知縣熊汝霖防禦海岸得宜,荷軍未能得逞。八月十四日、十八日、十九日有海上戰事。八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七日有颱風,普特曼斯將船隊開到銅山避風,同時再獲得一百名士兵的增援。九月五日,普特曼斯在銅山避風後,不忘強盜本色,攻擊銅山一帶,搶了一些牛、豬、雞。九月八日,又進行掠奪牛、豬、雞。九月十八日,鄭芝龍與海盜劉香有激戰,劉香敗,逃往澎湖。
崇禎皇帝十分不滿荷蘭人在中國殺人放火掠奪財富,下令派路振飛為巡按查辦,九月二十二日,福建巡撫鄒維璉接到聖旨懲荷。
九月二十八日荷蘭人決議再將艦隊開往金門,但又遇颱風,直到十月初。十月六日,普特曼斯與海盜共同搶劫一個島不知島名但有農夫、有米、有動物的島。
十月十日,荷艦受到中國艦的攻擊,海盜馬上救助荷蘭人,並向普特曼斯邀功。
十月十五日福建巡撫鄒維璉在海澄誓師,令鄭芝龍為前鋒。十月十七日鄭芝龍報告:「卑職督率船隻扼要烏沙頭,據報夷夾板船九隻,劉香賊船五十餘隻,自南北上,遊移外洋。」
十月十八日,荷人見在金門北角有四、五十只中國船艦,故將船隊靠于金門西南角。
十月十九日,荷人收到戰書。
十月二十二日五鼓之時,戰爭爆發,鄭芝龍艦隊140艘,荷蘭艦隊59艘在料羅灣遭遇,荷艦炮火非常猛烈,鄭方用英國大炮還擊,並分艦隊2路包抄,登上敵艦.荷軍除了四艘大划船沉沒外,剩下五艘也受重創,戎克船全部著火沉沒
戰後結局:戰後中國方面明確的要求是:
1. 荷蘭人到非中國屬地去(台灣),不可到中國沿海。
2. 荷蘭人需賠償戰爭損失。
3. 荷人無直接與中國貿易的權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