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日本皇道思想與天皇的神格化

長久以來,日本的天皇與神國思想左右了正統意識形態,日本「祭政合一」的統治模式具體表現在天皇一身,天皇就是天神和神道的世間化身 (現人神)!

日本天皇的名號和神格化最早出現在第六世紀的日本政治改革家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 (574 - 621),是推古天皇的皇太子,一生推動日本仿照 中國隋唐建立一個以君主世襲為中心的中央集權政體!

不過,聖德太子意識到,支持中國制度的政治哲學與他的最終目的是不相容的。他的目的是在君主世襲制之下,建設強有力的國家。然而在中國,人們相信上天不會允許一個無德的君主行使統治權。也就是說,如果一個皇帝缺乏超凡的能力,不能滿足治國要求,神就不會支持他,就會用另外一個王朝取而代之。所以聖德太子認為必須擯棄或者至少要修改中國這種獨特的政治習性,否則,將來可能發生的革命,難免殃及天皇家的世襲制度。事實上,在過去的日本已經出現過像雄略天皇和武烈天皇那樣殘虐無道的天皇,如果按照中國的方式,這樣的天皇是不能被容忍的。

中國的儒教文化認為,君權神授,皇帝的權利受命于天,"天" 才是最高的權威。而聖德太子卻改造成為這樣的結構--天皇就是天,天皇自己給自己就可以了,再沒有別的什麼權威來約束了。這樣一來,也就不允許有任何革命了,皇位被賦予了神權,確立在牢固的神權基礎上。從而,聖德太子為日本樹立了與中國不同的政治公理:這就是只能根據血統(來自神的血緣)繼承皇位。

著名日本學者森島通夫先生認為:"誠然,太子的天皇觀是與他面對強大的中華帝國所產生的自卑感密不可分的。將天皇神格化的做法無非表明了他對天皇家未來的一種危機感。在日本歷史上,聖德太子對發揚保守主義和忠節精神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當日本面臨民族危機,"現人神"的思想就會被反復強調,確實有鼓舞狂熱右翼的效果。"

由於天皇的神格化,日本的天皇家確是萬世一系的,不過亦由於神格化的關係,歷代的天皇一般都不會直接過問政治,

儘管"明治憲法"具有天皇擁有一切大權、行政主導、立法權受限制、統帥權獨立等特點。由於天皇被塑造成"現人神",所以實際上這體制是少數軍閥、官僚、貴族以「天皇」之名行寡頭專權。

維新派籍"王政復古",大政奉還" 恢復天皇統治地位,天皇既需要他們的支持,這些政治寡頭亦要靠天皇名義去有效施政,兩者是唇齒相依的關係!





學習中國,奠定萬世一系天皇制度的聖德太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