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與蘇聯的實力比較--
1941年6月22日,德軍進攻蘇聯,蘇德戰爭正式爆發。在此之前,蘇聯的軍事裝備和軍人綜合素質都不在德軍之下,由于蘇聯在三十年代的經濟增長,使得投入于軍事準備的經濟能力大大增強,這十年裡,蘇聯的整體軍事實力已經世界上最強的幾支,和德軍的整體實力差不多。但結果卻是,在三年的蘇德戰爭裡,蘇聯共死亡了包括1000萬士兵在內的2000萬人,平均每天死亡3萬多人。在戰爭進行時,蘇聯的軍工機器一直沒有停下來,共生產了約10餘萬輛坦克和火砲。
蘇聯的面積是2200萬平方公裡,人口近2億;而德國的面積是37萬平方公裡,人口不過5、6千萬。德國沒有豐富的戰時資源可供使用,而蘇聯的資源是世界上最為豐富的。從資源上的實力分析,雙方不是一個等級上的。蘇軍一開始就被動挨打,每次戰役都會10萬10萬的士兵被俘或被殲,而且蘇聯還有美國在太平洋和日軍作戰,牽制了日軍的北進;同時英法及歐洲反法西斯軍民在西歐、南歐、以及北非幾條戰線上和德軍抗戰,使德軍整體的軍事實力的總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說德國是以其最多60%的綜合軍事實力來同以近95%的綜合軍事實力的蘇軍在蘇聯本土進行戰爭,蘇聯在雙方的戰爭條件上佔著比德國多得多的優勢
....................................................................................................................................................
蘇聯當時是僅次於美國的經濟大國,可見德,日的綜合國力,本身是給對手比下去!除非日本能於短期內擊敗中國,即 1941年偷襲珍珠港前,日本可以利用到中國的龐大人力及原料上支援,否則很難扭轉到雙方的對比,又或是日本聽從德國的建議,從遠東夾擊蘇聯,蘇聯投降後,則德國從中亞進軍至巴格達,中東原油資源則差不多是囊中之物!德日兩軍會師,則二戰結果或許有機改寫。
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