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重視的是君臣戒律,「君不君」(君暴虐無道)也不可「臣不臣」(臣不盡臣道),盡忠是絕對的價值。中國的原始儒學是講仁,講孝道,以孝為本,盡孝才是絕對的價值。如果「父有過」,子「三諫而不聽,則號泣而隨之」,但是如果「君有過」,臣「三諫而不聽,則逃之」。武士道論者認為,儒家的「士道論」乃在粉飾貪生怕死的私心,慎於人倫而注重主君的道德如何,才選擇生死,則面對死卻不乾脆去死。唯有純粹徹底的覺悟死,才是武士道強人之處。
武士社會尊重禮儀,不光是封建社會階層秩序的尊從,更進一步說「禮儀端正」,才是武士強人一等的表現。武士要「死的乾脆」,君要你切腹自殺你就得切腹自殺,這是日本鎌倉武家時代以來的傳統。
日本武士道的古典稱為《葉隱》(hagakure),或稱葉隱聞書或葉隱論語,是江戶時代的佐賀藩(肥前鍋島藩)所傳誦的武士道修養書。《葉隱》就如樹木的葉蔭,在人家看不見的地方為主君「捨身奉公」之意。此書是由佐賀藩的藩士山本常朝(Yamamoto Tsunetomo 1659-1710)所傳,
《葉隱》所表現的武士道精神,是果斷地死、毫不留戀地死、毫不猶豫地死。一般人對生命執著,武士道則持否定的態度,認為只有死是真誠的,其他的功名利祿都是夢幻。當一個人捨棄名利,以「死身」來義勇奉公時,就可以看到這世間的真實。武士標榜的是精神上的優越,就是心理上先能戰勝自己,才能戰勝別人。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這是日本武士強人一等的道德律。「不要命」與「要人命」是息息相關的,《葉隱》的教訓真是非常殘酷的武士論語。
例如佐賀鍋島藩祖直茂,向其子勝茂說:「要使斬首習以為常,得先對處刑者斬首」,於是在其西方衙門內,排列十人讓他嘗試斬首,勝茂連續斬首了九人,看第十人是強壯的年輕人,就說「已經斬夠了,那傢伙讓他活吧,這人才免斬得救」。日本軍人侵略中國時的「百人斬」殘酷典型,在此可以窺見!!
日軍在中國一些殘酷行為其實在武士道經典"葉隱" 一書已可見其端倪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