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3月6日 星期四

戰前日,德經濟

然而跟德國希特勒法西斯主義一樣,日本的軍國專制政治結構,與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結合起來,確實為國家經濟帶來高速發展,1933 - 1939 年的德國人欣逢一次大戰後的繁榮!

日本的情況又如何呢?

日本籍著憲法實現了高度的中央集權。這一高度集權的政治秩序結合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確實為日本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條件。

甲午戰爭前後,日本實現了以輕工業為中心的蒸汽動力產業革命,或稱“第一次產業革命”;日俄戰後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完成了以重工業為中心的電力產業革命,或稱“第二次產業革命”。1905年下半年到1907年,新建擴建企業投資額達到67477萬日元,相當於過去十年投資總額的兩倍。到1914年,全國已有機械廠1401個,職工87625人,原動力約8.9萬馬力。日本的產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工業化是在明治維新後靠國家資本大力扶植很快就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

從1915年到1918年,日本對歐洲的出口額增加60%,對亞洲增加125%,對南美增加629%,對非洲增加1002%。日本從1915年起開創了對外貿易大幅度出超的記錄,出口額的增長直線上升。貿易以及其他種種收入,使大量黃金源源流入日本。日本的黃金儲備1914年為3.5億日元,到1919年底已超過20億日元。日本從戰前的入超國變為出超國,由債務國變為債權國。1914~1919年,企業投資從25億日元增加到400多億日元;公司總數從16,858家,增加到26,280家;雇用五個工人以上的工廠從32,000個,增加到44,000個;工人由94.8萬增加到161萬。同期,工業總產值由13.4億日元增至65.4億日元,差不多增長了4倍。





佐世保軍港是日本傳統的造船,國防重工業市,1905年日俄戰爭的聯合艦隊就在這裡集結,因為它處於對馬海峽的東側。


30 年代的德國在納綷統治之下,也是帶來一個經濟奇蹟,先不論他的成就也透過掠奪猶太資本,及逮捕異見者至集中營從而制造全民就業假象,但德國人確是沉醉在這種國家榮譽感當中。

1933年希特勒剛上台時,德國經濟幾乎處于崩潰的邊緣,失業率高達33%,德國6600萬人口中,幾乎一半在飢餓和貧困線上掙扎。希特勒上台的第三天就在廣播電台發表《告德意志國民書》,宣布政府要“拯救德意志的農民,維持給養和生存基礎!拯救德意志的工人,向失業展開一場大規模的全面進攻!” 納粹黨創造了消滅失業的經濟奇蹟,到1938年德國失業率僅為1.3%,而同期美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的失業率則分別為1.89%、8.1%、8.7%和9.9%。

在著力解決失業問題的同時,納粹德國也高度重視社會福利事業。希特勒在1930年指出:“用警察、機關槍和橡皮棒,不能持久地單獨維持統治”。這不僅是他的治國思想,也是他的社會實踐。希特勒上台後大力推行社會保險制度,增加和提高國民的社會福利,擴大了職工的有薪休假制度,納粹黨的勞動陣線在療養勝地魯根島等地,修建了一批療養院和旅館,建造“力量來自歡樂”旅遊船。僅1937年1年內,全德就約有1000萬人參加了“力量來自歡樂”的休假旅遊,過去只有資產階級上層社會才能享受的休假旅遊,現在德國的普通工人也能夠享受了。納粹德國還通過勞動美化活動來改善工人的勞動條件和勞動環境。

1938年夏天,希特勒甚至宣布,德國要實現“每個德意志職工擁有一輛小汽車”的目標,指令大眾汽車公司去美國福特汽車公司取經,以最小的利潤率、最低廉的價格大批量生產工薪階層買得起的優質小轎車(順便說一句,大眾汽車公司生產的質優價廉的大眾牌甲殼蟲小轎車至今仍然是世界工薪階層最喜愛的車種之一)。事實上,納粹政權小心謹慎地不做任何會激發民眾抗議社會福利政策的事,當時普通德國民眾的賦稅得到減免,退休人員開始享受醫療保險,德國士兵的妻子享受了最好的待遇。從1932年到1937年,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政權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和人民福利的奇蹟。





1938年德國展出福士甲蟲汽車,德國經濟繁榮,元首推動駕者有其車,制造德國國民榮譽感,向人民宣示,納粹黨不再是街頭暴力政黨,元首是能力超凡的領袖!




可是在沒有對國家權力有效約束前提底下(明治憲法不是憲政民主憲法),經濟的發展卻為德,日兩國人民,也給整個世界帶來了空前的災難。

日本於20世紀30年代以後,特別是九一八事變後,反政黨、反議會的政治運動甚囂塵上,軍部勢力不斷擴張。1931年一些青年軍官製造了“5"15事件”,犬養首相被暗殺,政黨內閣被打倒。1936年的“2"26事件”導致了軍部的進一步獨裁。明治憲法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終於使日本陷入了軍國主義和戰爭的深淵,軍部借天皇的名義進行法西斯獨裁統治,議會政治的機能喪失了。明治憲法為軍國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制度條件。

日本軍國主義挑起的戰爭不僅給亞洲各國人民,也給日本本國帶來空前的浩劫。日本戰敗投降時,戰爭經濟已經破產,陷入了異常悲慘的境地。據日本經濟安定本部1949年報告中統計,日本物質財富損失總額達1057億日元,損失率達36%。由於美軍的轟炸,日本境內有119個城市被夷為廢墟,236萬戶住房被燒毀。船舶總噸位從戰前的630萬噸銳減至戰敗時的153萬噸。日本這個海上大國,連從海外運進所需基本物資的能力也不具備了。戰爭中,日本人口損失268萬,另有600余萬傷殘人員。





1931年 515事件中遇刺身亡的犬養毅首相,是孫中山搞革命時的朋友,也是日本黑龍會骨幹!他於九一八事件中採取對華友善的立場而被刺殺

沒有留言: